欢迎您访问四川省空手道协会官网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新闻

四川省空手道协会 空手道项目风险防控机制

来源:作者:三中发布时间:2021-07-08阅读次数:

四川省空手道协会

空手道项目风险防控机制

(征求意见稿)

    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我省空手道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需要各级赛事主办、承办和协办方在赛前充分评估赛事的各类风险,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和化解机制。

    一、风险研判机制

    赛前需要对赛事举办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分析。

    (一)合法性

    充分评估举办比赛或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是否符合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是否符合《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相关政策。

    (二)合理性

    充分论证赛事的举办,是否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有利于促进当地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三)可行性

主承办单位在办赛的经验评估,对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的管控能力;赛事组织管理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

(四)安全性

为了确保赛事安全、顺利举办,需要成立主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组委会,下设多个工作机构,并落实相关职责任务开展赛前准备工作。

其中,安全保卫及交通部由公安、武警、群工、国安、政法委、维稳办、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司法、教育、体育、公安消防主要负责人及当地政府分管政法、公安的领导担任部长、副部长。主要职责为负责制定并实施反恐、维稳风险评估、安全保卫及交通运输工作方案(包括应急预案);负责开幕式、颁奖仪式现场、来宾及运动员驻地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安全保卫力量的部署,比赛区域的交通管控等工作;负责比赛工作车辆的停放指挥;负责比赛场地各种临建设施的安全检查、督促隐患的整改;负责协调信访及各部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稳控各类信访重点人员等工作;负责比赛期间公路交通运输、公交运输等工作。

疫防医疗救护部由卫生健康委、紧急救援中心等相关负责人担任部长、副部长。主要职责为负责大会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护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方案及应急措施;负责落实相关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护人员到位,设立疫情防控医疗救护指挥中心和赛场隔离观察点,配置相关医务人员和医务救护设施及急救车;负责赛前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落实安排大会定点医院,比赛期间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和抢救设施设备均能及时保证医疗救护需求;负责安排联系救护车辆到位,负责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和身体不适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五)空手道比赛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点及化解措施(风险的可控性)

1.安全生产方面

(1)风险点:

A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企业等行业(领域)风险点不断增加,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如处理不及时,易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空手道赛事活动的举办带来负面影响。

B 比赛场地和广告桁架的搭建如搭设不规范,可能导致垮塌,造成人员伤亡;

C 活动时如安全疏散通道狭窄、设置不规范,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易诱发踩踏事故;

D 活动场所存在火灾隐患风险。

(2)化解措施:

A 比赛期间,各部门执行安全生产大检查高压态势,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查处、抓督导、求实效”要求落到实处,为空手道赛事的顺利举办营造安全环境。

B 在赛事期间严格执行领导值带班制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事故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处置确保活动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C 比赛场地和广告桁架的搭设,由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建管局对承办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承办单位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规范搭设,确保比赛场地的稳定安全。

D 由消防救援大队负责比赛主场馆火灾隐患排查、预防、监督等工作。

E 活动通道狭窄可能导致的踩踏事故,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队共同协调落实好安全通道的畅通,制定有效的撤离方案,确保不发生踩踏事故。

2.治安管理方面

(1)风险点:

A 可能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事件;

B 可能发生群众拥挤导致踩伤、踩踏等;

C 可能发生现场临时搭建物垮塌;

D 可能发生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事件。

(2)化解措施:

A 灵通情报信息,搜集内幕性、深层次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并迅速向指挥部反馈,防止暴力、恐怖袭击(案)等事件发生;

B 提前对比赛现场及周边和可疑人员进行防爆安全检查和排查,防止暴力、恐怖袭击(案)等事件发生。

C 加强比赛现场秩序维护,引导观众安全有序的观看比赛,严防冲、挤、踩踏等造成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防扒窃、防撞骗、防抢夺、防寻衅滋事事件发生;及时疏导和缓解各类民事纠纷,全力维护好比赛场馆周边的治安秩序;

D 维护好比赛场馆的正常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比赛场馆及场地,导致车祸、碰撞、摔倒引起参赛运动员受伤、死亡;

E 由应急管理局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加强对现场临时搭建物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止现场临时搭建物垮塌;

F 发生一般性事件由赛场区域警力负责处置,需增派警力的向指挥部或上级部门报告,指挥部根据情况调派警力;

G 若发生群众拥挤导致踩伤、踩踏等重大事故,车祸、碰撞、摔倒导致受伤、死亡,现场临时搭建物垮塌,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事件,现场爆炸以及暴力、恐怖袭击(案)等重大事件时,现场参加执勤各警种应按照当地《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要求,与机动队密切配合,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冷静、果断、及时疏散现场领导、运动员和观众,保证各通道、进出口畅通无阻,防止发生拥挤踏伤等事件发生。向各个进出口、应急疏散口及宽阔地带疏散,全力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

H 交警立即对交通管控区域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援车辆进入现场进行救援;对外出车辆进行严密检查,对可疑车辆进行盘查,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进行控制;

I 治安防控全体民警、协勤人员对各辖区进行严密布控,加强治安巡逻,发现可疑人员认真盘查,确保城区的治安稳定。

3.交通管理方面

(1)风险点:

A 比赛期间对赛道及相关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将增加其他道路的负载能力,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可能造成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B 比赛期间,外地人员多,车辆多,交通面临巨大压力,交通拥堵现象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发生的频率可能比平时较高;同时,车辆出行增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也相应增加,重大事故预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C 因大型活动实行交通管制造成交通拥堵,部分市民的出行将受到一定影响,难免会造成一些市民有怨言,甚至和现场执勤民警发生言语冲突等。

(2)化解措施:

A 针对赛事竞赛日程安排,制定专门的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和预案,细化了措施,落实了责任,所有管制点、分流点、疏导区域均安排部署了警力,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加强指挥和疏导;

B 提前发布大型活动交通管制公告和道路信息等,引导市民提前做好出行安排,缓解交通压力;

C 加强民警的教育培训,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同时,通过培训,增强民警指挥疏导交通的能力;

D 加强道路交通预防工作,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预防,一是加强重特大事故预防的相关工作措施,加强路检、路查,对客运车辆、旅游包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加大检查力度;二是完善交通标牌、标志、指路牌,加强车辆的分流、引导、疏导。

4.消防管理方面

(1)风险点:

A 大型音响设备、显示设备及其他比赛设备的使用,可能导致线路产生过热、短路等情况,易引发火灾;

B 赛场的地毯、背景等,未经阻燃处理,易造成火灾事故;

C 功能区及库存物品如属于易燃可燃材料,易引发的火灾等。

(2)化解措施:

A 电器线路铺设需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电器线路铺设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B 赛场搭建使用材料应用不燃材料或阻燃材料,达到消防技术要求;

C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相关资质,并落实防火责任制;

D 合理布局功能区及库房等布局,合理防火间距,加强火灾防范巡查工作,落实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E 加强对功能区及库房的专门巡防,一旦发现隐患立即排除;

F 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一旦发生火灾及其他应急救援情况,能迅速到场处置;

G 现场配备足够消防车,提前进入预定区域做好消防准备;

H 组织消防安全人员开展巡查工作,及时排除和处理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

5.城市管理方面

(1)风险点:

由于比赛期间,观看比赛的市民和游客前往比赛区域,导致人流量增大。本地商家和流动商贩必将抓住这次商机,尤其是经营饮用水、小食品、小饰品等商贩的流动兜售,从而导致商家占道经营和流动商贩增多,可能引起道路堵塞,甚至进一步升级为市民和游客与商家之间的冲突,影响比赛的正常和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2)化解措施:

A 提前介入。做好宣传工作,重点是告知比赛期间城市管理的特殊要求(强调严禁跨门、占道经营和严格落实“门前五包”),制作比赛期间市容市貌管控告知书,发放给赛场周边商家,提前告知。

B 实时管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活动期间管理常态要求。相关市容管理中队主要采取劝导方式规范市容秩序,重点做好活动场所周边的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必要时,延长管控和服务时间。

C 应急处置。制定应急管理的措施,落实活动期间应急管理要求。主要针对突发应急事件,统一调配人员、机械力量,第一时间实现精准、快速处置。

6.交通运输方面

(1)风险点:

公交客运方面:

A 公交车和公交站台是人员复杂和人流较集中之地,公交反恐防暴工作是重点风险。

B 赛事期间如果气候干燥,则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易发生易燃易爆危化物品火灾事故,造成不良后果。

C 赛事期间人流车流量大,道路交通拥堵,易发生交通事故。

D 赛事期间饮酒乘客增多,易发生治安案件。

运政方面:

A 打击非法运营查处路面车辆时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点:大多数车主为逃避执法人员现场查处,会采取耍横、耍泼、睡在车前不走、招呼三朋四友围攻、谩骂、侮辱执法人员,甚至煽动不知事情真相的群众,引发群体性事件。

B 出租汽车营运中存在的风险点:从事出租汽车行业的

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本身存在不稳定风险;赛事期间饮酒乘客较多,易引发驾乘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

汽车客运站点方面:

对所有进站参营车辆车载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在车站范围内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站前广场人口密集场所管理。

(2)化解措施:

公交客运方面:

A 开展文明行车、优质服务安全生产宣传督查,提高反恐防暴意识,采取人员到车、检查到位、跟车督查,确保安全。

B 加强对“三品”的检视,严禁乘客携带不明物品和易燃易爆等危化物品上车,严防发生意外事故,确保行车和乘客安全。

C 做好人员、车辆应急准备,根据客流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车辆,确保充足的运力。

运政方面:

A 加大对非法运营车辆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加大打击非法运营的宣传力度,执法人员尽量避免在人流集中的地区查扣非法营运车辆。对暴力抗法、围攻执法人员、拒不配合执法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的,要及时报警、果断处置。

B 加强出租汽车营运管理,做好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对出租汽车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和优质文明服务教育,对出租汽车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进行考核。

汽车客运站点方面:

A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

B 严把车辆安全关,坚持车辆例检工作,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管理规定。

C 严把“三品”检查关,确保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D 增加夜间安保人员,加强对车站内场、站前广场等地巡查。

7.医疗救护及疫情方面

(1)风险点:

医疗救护

A 由于参赛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在实力悬殊较大的比赛对抗时易造成受重伤风险;

B 比赛刚开始时,检录区人员较多,可能会出现相互推拉、挤碰、踩踏等现象;而在比赛过程中,又存在选手对比赛进程不熟悉、错过检录时间无法参赛等原因,而出现与检录人员、组委会人员发生矛盾的风险;

C 参赛人员身体素质情况,加气候炎热(寒冷),进一步加大了运动风险,导致虚脱或突发其它疾病;在剧烈对抗中,可能出现心脏猝死或脑溢血死亡等情况;

疫情防控

参赛人员来自各地区,难免有疫情的传入,流行的本地区季节性传染病等。

(2)化解措施:

医疗救护方面:

A 赛前利用技术会议等机会说明关于检录的相关流程和有关注意事项;

B 加强参赛人员的体检;

C 加强医疗救护点、救护站抢救设备的配置;

D 有关医疗机构应选派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医护人员在医疗救护点和救护站,并加强技能培训;

E 医疗救护站、点之间要加强联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如参赛人员出现异常反应,医疗救护点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疫情防控方面:

A 加强传染病疫情的常规监测,及时掌握本地区各类传染病的疫情情况,同时注意了解国内、省内外各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

B 做好传染病诊断用试剂、预防用生物制品、预防用药品、消毒药品和器械的储备工作,做好传染病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的应急准备。

C 对饮用水、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与评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D 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性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运动,大力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除四害活动,重点做好比赛场馆、接待饭店周围的除害工作,预防虫媒传播、经鼠传播的传染病暴发流行。

E 对负责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的医务卫生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诊治和应急处理的专项培训,提高识别各类传染病的能力,落实传染病疫情专报制度。

8.食品安全方面

(1)风险点:

餐饮服务环节:

A 餐饮接待单位经营主体资质是否合法,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

B 餐饮接待单位接待能力是否与接待量相匹配;

C 是否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制度,食品加工过程是否规范,有无可能出现交叉污染情况;

D 接待单位制定的菜单中是否有风险菜品(如野生菌、皮蛋、鲜黄花、发芽土豆、霉变红薯等);

食品流通环节:

A 经营主体是否取得有效资质,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

B 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食品摆放、仓储环境,卫生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C 是否有过期、变质食品及“三无”食品。

(2)化解措施:

餐饮服务环节:

赛场周边监管部门提前介入按属地管理原则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A 对接待餐饮单位的主体资质、接待能力进行审核。要求证照齐全有效,不得超能力、超范围接待。

B 详细了解餐饮接待单位的供餐计划、就餐人数、就餐地点、拟供食谱等。对参加活动人员的食谱一律实行审核制,严禁违规加工制作毒蕈、发芽土豆、霉变红薯、皮蛋、凉菜等高风险食品及不能去皮的水果,加工制作四季豆、豆浆等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确保煮熟煮透后方可供应。

C 督促供餐单位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及卫生操作规则的培训。

D 对餐饮接待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情况、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情况、食材采购索证索票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情况、加工制作规范化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环节进行检查,对接待单位、活动现场周边的食品生产经营户、小作坊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对鲜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食用油、预包装食品、蔬菜、水果、糕点和保健食品等食品、食材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接待资格,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比赛活动顺利进行。

E 与餐饮接待单位签订《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责任书。

F 活动期间对活动现场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巡查。对参赛队员及工作人员入住酒店的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二次供水等实行全程监督,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第二次复查;对接待单位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登记。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衣物、口罩等及时消毒,执法人员随时抽查记录;凡“五病”患者,应及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对接待单位供餐食谱的进行复审,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现场监管;重点检查用于储存食品及原料的冷冻冷藏设备和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食品及原料的进货渠道的验收记录及存储、餐饮具的消毒保洁情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留样工作监管。要求餐饮接待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食品留样器具,对每餐的食品进行留样,做到专人负责、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冰箱,留样时间为48 小时,留样数量为每样食品125 克以上;相关食品安全要求。采购禽类、肉类等食品必须按规定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食品应定点采购,专人验收并建立台帐记录。严禁采购和食用野生动物,以及病死、死因不明或未经检疫及检疫不合格的肉类食品;检查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有无可能出现交叉污染情况。

食品流通环节:

加大监管频次,严格审查食品经营单位主体资质、人员健康、索证索票等情况。重点检查有无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及“三无”产品,食品摆放、仓贮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存在交叉浸染,店面环境是否整洁、卫生。

9.信访维稳方面

(1)风险点:

A 赛事区域存在一些上访人借机拦截参加活动的领导车辆、在活动举办地缠访闹访,或制造事端引发关注。

B 因竞赛日程持续数天,受赛事影响可能会给市民带来不便,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矛盾纠纷引发上访。

C 网民就活动期间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在网上发表负面舆论,或在网上信访,引发舆论潮。

D 精神病人失控冲撞赛场或发生其他突发事件。

(2)化解措施:

A 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准确掌握不稳定信息。活动所涉及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各自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加强疏导、教育、稳控,确保在活动举办时不出现重点人员缠访闹访;同时对精神病人展开排查,做好稳控,防止意外发生。

B 现场值守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紧急预案,一旦出现上访人员缠访闹访行为应立即将其劝导至活动举办场地外围,通知所属街道办事处将其带离,并对其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C 请各责任单位务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确保活动期间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D 活动举办责任单位对网民意见要及时回应,严防负面信息扩撒、引发媒体炒作。

10.网络舆情方面

(1)风险点:

A 从历年空手道赛事网络信息情况来看,曾出现涉及裁判判罚是否公正、组委会赛程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网络信息。

B 在赛事举行期间,有可能出现涉及裁判判罚是否公正、交通道路是否畅通、运动员如厕是否方便、住宿是否顺利、医疗是否及时、安保措施是否健全等舆情风险。

(2)化解措施:

A 交通、城管、旅游、卫生、公安、主办方等相关部门单位和组委会应加强对交通、厕所、住宿、医疗、安保等相关保障和隐患排查,加强裁判队伍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教练员裁判知识培训并要求其合理、规范按流程表达诉求,指定专人密切监控网络负面信息,并形成应急预案。

B 当出现舆情事件时,交通、城管、旅游、卫生、公安、主办方等相关部门单位应第一时间掌握相关舆情情况,依法对舆情事件进行全面核实、记录、固定证据,及时对舆情事件做出合法、科学、专业的情况说明(含应对建议)上报领导,并送至舆情中心存档。

C 举办地各单位舆情信息员应在活动前一周至活动结束一周内对自己的朋友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 群及各网站、论坛、微博开展有关本次活动的舆情监测,如果发现相关不良信息,应第一时间在地方“舆情应对群”中报告,并及时与舆情中心人员取得联系,协同开展研判应对工作。

D 如出现相关重大舆情事件,相关单位应在依法审批后,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官方发布平台等渠道,将合法、科学、专业的舆情处理结果进行公布。

11.竞赛组织及场地器材等方面

(1)风险点:

A 竞赛:检录时大量运动员进入出现踩踏事件,竞赛中出现双方运动员实力悬殊大造成运动员受重伤,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引发异议、比赛中对抗双方运动员之间纠纷,组委会车辆的使用安全风险。

B 场地搭建:违规搭建造成危险,搭建后的人为破坏,搭建中的人身安全,搭建物资运输中的安全隐患。

C 后勤保障:食品、赞助食品出现过期,不符合国家要求等。

D 志愿者:自身人身安全,工作量大出现中暑等现象。

E 运动员中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

(2)化解措施:

A 在配备足够安保力量和裁判力量的前提下配备引领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第一、检录时我们的检录裁判和志愿者能够做到及时提醒、及时疏散、保证整个检录入场顺利进行;第二、比赛中裁判和志愿者要时刻关注各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及比赛情况,同时为每一位志愿者制作微型通讯录,发现有运动员身体不适、出现违反比赛规则或其他突发事件时会第一时间通过通讯录的联系方式通知到相应工作人员,并阻止事态继续发生。

B 赛事相关的搭建工作首先从选择上进行严格把控,将能力和资历放在首位,同时安排专人关注搭建进展各项工作,并监督整个工作安全进行。

C 严格把控涉及食品等采购和招商,坚决杜绝不符合规定、不符合存放、贪图便宜采购和发放过期、变质、可能发生食物中毒等。

D 针对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严格培训的同时为志愿者准备充足的食品、饮品、常备药、遮阳帽等,并在招募志愿者时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证志愿者能够胜任每一项工作。

E 严格把控运动员报名程序,及时将运动员信息报送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公安部门和运动员进行沟通,如有必要可配合公安部门采用最新的检录手段,杜绝不法分子进入比赛现场。

F 组委会将针对赛事存在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确保赛事正常进行。

12.武装工作方面

(1)风险点:

A 人群突破隔离线,进入比赛区域干扰选手正常比赛。

B 别有用心人员,闯入比赛区域,破坏正常比赛。

C 观众集中的地区发生踩踏事件。

D 安保人员与观众发生争执。

(2)化解措施:

A 按照20-30 米的距离设置警戒安保,重点区域特别是比赛区域和拥堵狭窄路段设置人墙警戒。

B 除了设置安保固定警戒哨外,组织20 名(根据赛场区域大小灵活安排)的安保流动、潜伏哨,做好外围观察,重点防控行动异常人员。

C 加强执勤民兵的针对性教育,做到自身形象良好,执勤用语文明。

二、决策风险评估机制

决策风险评估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及公共安全的因素开展系统调查,科学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细化责任、落实分工,按照“一赛一方案”“一活动一方案”的要求,周密制定决策风险防控预案,把管控责任、措施落实到位。要严控决策风险,就必须规范决策流程。决策过程必须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形成决策会议纪要。参与会议人员签字留底。同时决策的行策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评估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合法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政策规定。

(一)合理性分析

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广大赛事参与人员的利益;是否会引发不同地区、队伍之间的攀比;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所涉及人员的合法权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拟给予的奖惩是否合理公平及时等。

(二)可行性分析

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与赛事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赛事参与者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赛事参与人员的承受能力,是否缺乏群众支持的基础。

(三)可控性分析

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安全稳定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个人极端事件;是否会引发严重负面舆情、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对可能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有完善的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量预案等。

三、风险防控机制

大型空手道赛事及群众空手道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应当遵循居安思危、科学前瞻、以人为本、高效实用的指导方针;坚持整体考虑、统一指挥,逐级负责、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谁主办(管)、谁牵头”、“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规范有序、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风险防控组织制度。

(一)成立赛事、活动风险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委会具体负责当次活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制定、预防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发布,调查、评估突发事件原因,汇总应急工作情况,整合有利资源,协调工作进程,授权现场指挥机构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二)成立现场指挥机构

在组委会的授权下,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场所)成立现场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具体负责空手道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信息的采集和传送;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快速处置和控制突发的公共事件;及时向组委会和领导决策机构报告情况,并根据事件态势,提出解决方案和需要协调调用的资源等。

(三)成立救援和保障机构

承办、举办空手道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以属地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成立救援和保障机构,包括财政、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气象、通讯、电力、供水等及其他必要参加的部门。

救援和保障部门根据应急工作任务要求,针对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中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应急工作预案,调配可用资源,提供应急保障,落实救援保障措施,全力配合组委会和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四、风险防控协同机制

(一)基础保障协同

大型体育活动组委会应与财政、气象、通信、电力、供水等保障部门协调确定应急工作基础保障方案,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备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应急工作所需资金须列入大型体育活动经费预算,如地方政府参与主办的赛事要按分级负担原则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主办、承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部门(单位)须明确和落实应急工作专项保障资金,建立严格的应急保障金使用管理制度,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审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应急工作专项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管工作。

(二)救援保障协同

大型体育活动组委会应与财政、公安、武警、交通、消防、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调确定救援工作保障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确定所需的人员、设备、物品、交通运输工具,落实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处置保障措施。

(三)技术保障协同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大型体育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专家组或咨询组。

(四)交流、培训协同

1.公众信息交流。大型体育活动组委会应在最大限度上公布有关信息,包括接警电话、相关部门、应急法律法规、防险避灾和自救互救常识等。

2.培训、演练。大型体育活动组委会应根据常见和可能突发的事件性质特点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地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技能和整体作战水平。

五、责任追究机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引导、教育、处罚相结合,对体育赛事活动中的赛场行为实施规范管理,依法履行相应管理责任。